漲價潮開始 LED顯示屏能否良性發展!
行業資訊?龍大光電?2017-10-16
今年3月份,木林森、晶臺等部分封裝廠商的部分產品價格進行了一定幅度的上調。緊接著于5月份又有消息稱,晶電、三安等LED芯片廠商對部分芯片產品進行了相應的價格調整。
進入8月份以來,LED行業便刮起了一股漲價風。從上游芯片說起,三安光電、華燦光電等一線芯片廠商紛紛對其中小尺寸芯片進行了價格調整;緊接著,國內封裝龍頭木林森及國星光電也對部分顯示屏用LED封裝器件價格進行了上調;最后,這股“漲價風”自然也蔓延到了下游行業,就在8月底,思科瑞光電、晶彩光電等多家LED屏企也紛紛對部分產品調價。
筆者以為,目前席卷LED行業的漲價風一時間無法消停。
首先,上游芯片企業的漲價勢必會要波動整個產業鏈,隨著芯片的采購成本上升,中游封裝和下游應用企業勢必無法承擔由此帶來的成本壓力,所以應該會有更多的封裝企業和下游應用企業參與到漲價風波。
其次,下半年開始,LED產業也將慢慢步入需求旺季時期,這將拉動企業對LED材料的需求。去年,LED產業鏈各環節倒閉企業不在少數,再加上三安、華燦、木林森等企業的擴產項目還未真正投產,需求的提升與產能未真正達到同步,所以漲價也將無法避免。
最后,經過2015年“價格戰”風波,可以說大部分LED產品價格一再探底,絕大分企業基本是在虧本賺吆喝。尤其是芯片行業,成品價與成本價幾乎等同,無任何降價空間。可是,企業要生存啊,怎么辦呢?漲價咯!
所以,縱觀整個產業鏈,漲價風并不是一時興起,而是行業良性發展的需求使然。不過針對這股漲價風波,LED圈內可是炸開了鍋,有看衰漲價的,也有紛紛點贊的。
當然,至于關于漲價潮來襲的根本原因,OFweek行業研究中心認為可以從三大方面分析。
第一、進入下半年,各大企業都在沖業績,年中的業績報表與年初當初設定的目標相差較大;
第二、漲價風波與多家國際大型企業業務調整有關。飛利浦和歐司朗相繼剝離通用照明業務,飛利浦專注于健康照明和商業照明,而歐司朗則專注于汽車照明、工業照明以及特種照明;而近日GE則宣布退出亞洲和拉丁美洲市場,專注于北美、歐洲和中東市場。大型國際LED企業業務的調整給了中國LED企業更多的機會。
第三、LED市場需求在增長。從2015年(1-6月)和2016年(1-6月)的LED產品出口數據來看,2016年上半年相比2015年同期LED產品出口量在增加,且在逐步提升。
綜上,漲價是市場作出的選擇。但筆者建議,各方資本切忌盲目樂觀,以免將產業鏈引向另一個泥潭。
為什么呢?
首先,從數據來看,LED市場需求雖然在增長,但勢頭不夠強勁,這說明LED市場正處于一個穩步增長期。若資本(擴產或者想LED轉型)的介入速度超過市場增長速度,勢必又將會導致新一輪的產能過剩。
另外,從目前局勢看來,此股漲價風也有可能是LED企業“拉幫結派”的做法。漲價有可能會推動LED產業的進一步洗牌,上游芯片的小幅漲價可能對第一縱隊企業影響不大,但部分中小企業可能難以承受壓力。但無論如何,漲價風已起,LED產業產能將進一步釋放,同時也將引導產業由過去的價格比拼向品質較量過渡。